人生從黑白走回彩色

紀政把經驗傳給戴雲林

 

記者鄭清煌/專題報導      【 2002-07-31/民生報/B5版/兩棲部隊/陸上風 】

「健走」因為溫和、簡單,在歐美愈來愈受歡迎、愈普及,在台灣則方興未艾,還有不少人以為不就是多走幾步或加大步伐罷了,其實沒那麼簡單,也不難捉到竅門。

「羚羊」紀政最瞭解個中的滋味,也因為健走而重獲健康;20幾年前,她在產後出現尿失禁的困擾,誤信朋友所言,以為是正常現象,不懂得就醫,結果也沒辦法像往常一樣運動,體重扶搖直上,胖到近80公斤,直到四年前上電視參加白冰冰的節目,播出時才驚覺自己胖得不像話,下定決心減重。

可是,她因為尿失禁,又沒辦法外出運動,於是在家裡以跑步機快走加上慢跑,才一年多,就回復60公斤的標準身材,尿失禁的問題竟然也不藥而癒,人生就這樣從黑白「走」回彩色。

她把這個神奇的經驗傳授給亞運田徑銀牌教練戴雲林;戴雲林本來體重70公斤左右,結婚後心寬體胖,居然攀升到97公斤,像吹汽球般腫了起來,他嘗試過很多種方式減肥,經常打球、慢跑長達一個多小時,但是激烈運動後反而胃口更好,吃得更多、吸收更多,體重不降反增。

後來他效法紀政,改在住家附近健走,剛開始走半個小時就不行,慢慢調整姿勢,腰不再痠痛,愈走愈久、愈遠,一個多月,體重降到79公斤,腰圍從38吋減為32吋,而且神清氣爽,現在功力更進步到可以邊走邊想事情,很多訓練選手的道理和靈感就在健走中頓悟出來。

記者侯永全/攝影
戴雲林示範健走動作,訣竅是抬頭挺胸縮小腹、步伐加大、雙臂自然擺動。

【 2002-07-31/民生報/B5版/兩棲部隊/陸上風 】

戴雲林說,很多人認為走路很無趣,但是走成習慣就知道好處多多,有些老先生、老太太跟著他走,也說效果不錯。

教育部體育司長吳仁宇白天公務繁忙,晚上9時到10時是他的運動時間,簡單、有效的健走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每天固定走六公里,他說健走的強度不大,但是時間長,健身的效果更好,再忙的人都可以加入「健走族」。

 

健走最簡單有效的運動

抬頭挺胸縮小腹 雙手輕握放腰部 自然擺動肩放鬆 邁開腳步向前走

記者鄭清煌/專題報導     【 2002-07-31/民生報/B5版/兩棲部隊/陸上風 】

跑步好?還是健走好?最近成了運動族的熱門話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起因是某健康雜誌在4月中於台北市基隆河濱公園舉辦一場健走活動,大力宣導和推銷健走,標榜比跑步安全,比散步有效,吸引不少人扶老攜幼參加,因此引起愛好跑步、有跑步習慣的人注意和討論。

過去,一提到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大家幾乎都先想到慢跑,因為跑步隨時隨地都可以,經濟又實惠,不過多年來也有不少人猝死於慢跑的過程中,原因當然不是慢跑不好,多因跑步的人太過勉強、超出負荷所致,所以比較溫和的健走應運而生,愈來愈受到歡迎。

教育部體育司長吳仁宇就是健走的支持者、實踐家,他指出,跑步的確不是人人適宜,例如很少運動、30歲以上、心肺器官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的人,如果貿然跑步,容易造成膝關節、肌腱受傷,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所以這些人應該考慮從事健走,年輕人可以負荷得了更高強度的運動,慢跑對他們比較適合。

吳仁宇也指出,人體全身有500條肌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而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日漸衰退,所以人是從雙腿開始老化,雙腿鍜練好,自然可以預防老化,幾千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稱走路是人類最好的醫藥,美國總統的醫學顧問懷特博士也提出「腳是第二心臟」的論點。

根據研究,健走屬於有氧運動,可以消耗體內的醣分,也可以燃燒脂肪,運動後比平常多消耗10倍以上的熱量,而且走路時不但用雙腳、雙臂,和大腦、神經也有密切關係,因此健走族的腦力、體力都會更好,吳仁宇的經驗是一分鐘走100到120步最理想。

「羚羊」紀政也是資深的「健走族」,她說年紀大了,不適合跑步,改以健走維持健康的效果更好,但是要記得健走不是散步,她提供大家淺顯易學的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輕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健康就可以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

 

記者郭運復/攝影
健走因為比跑步溫和、比散步有效,在歐美日受歡迎,在國內也有愈來愈多愛好者。

【 2002-07-31/民生報/B5版/兩棲部隊/陸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