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全身每個關節

漫談退化性關節炎

王廷明/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 2002-05-22/聯合報/36版/健康 】

骨骼系統所以能活動自如,主要仰賴肌肉、韌帶與關節間密切的協調,彼此互相影響,缺一不可。例如膝關節十字韌帶因運動傷害而斷裂,除了附近肌肉會萎縮痠痛外,時間久了便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

理論上,只要是關節處都有可能發生退化性關節炎。而下肢關節是承載人體重量最多的關節,其關節軟骨經年累月承載數倍於體重的壓力,自然較容易有程度不等的損傷。另外,腰椎關節處於脊椎之下端,亦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區域,容易造成腰痠背痛。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很多,如人體自然老化、遺傳、與外傷等。很多病患在天氣變化時,關節會變的較僵硬與疼痛,這可能和發炎後的關節組織對溫度變化較敏銳有關,但臨床上,因冬天人體活動量降低,關節炎發生較少,求診病患反而不多。

首先,應減少對關節有害的運動並控制體重,像提抬重物、爬山、上下樓梯、慢跑、蹲著做事等運動,要盡量減少。最好的運動如散步、土風舞、太極拳等,都是對有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錯的運動。

至於復健治療,是利用一些物理現象,如熱及力等來減輕症狀,達到症狀減緩的效果。各種不同的護具可針對不同狀況的關節炎提供保護與治療,最好聽從專業人員的建議選購適當的護具,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藥物治療方面,一般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治療,過去消炎藥物容易對老年人之腸胃造成刺激,甚至導致胃出血之併發症,但新一代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已大大降低此類副作用發生。至於目前大受歡迎的葡萄糖胺,有些文獻指出能有效減緩關節炎的惡化。

最受爭議的藥物是類固醇,很多秘方摻有巨量類固醇,雖然對各種關節炎都有神奇療效,但長期使用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遺症,應盡可能避免。玻尿酸是目前較無爭議的關節腔注射藥物,兼具關節保養、潤滑與止痛效能,但其僅適用於早中期膝關節炎,而且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有效。

當保守療法都失敗時,手術是唯一選擇,術式有關節鏡手術、高位脛骨矯正切骨術、關節固定手術、與膝關節置換手術等。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目前已能在體外培養軟骨細胞與週遭組織,或許不久的將來,軟骨移植將是關節返老還童的有效方法。

至於很熱門的基因療法,雖然已找到適當基因序列以控制關節炎,但如何將此基因以適當的載體送入人體,或送入人體後如何去控制此基因表現,仍然需要研究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