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小註---慢跑          亞瑟•伯格 顧秀賢/譯

    慢跑近年成了全國總動員的當紅運動。亞美利加一夕之間,彷彿從委靡邋遢的國度,一躍為精神抖擻、趾高氣昂的慢跑家合眾國……。山麓、丘陵人們跑上跑下,臉紅脖子粗,難掩內心傲人的滿足與快意。當然,不見得人人都加入慢跑行列,這股狂熱對社會不同階層的影響也有落差,不過慢跑者眾,想必事出有因。

 有閒功夫跑路的人,不外勞心的中產階級白領族或資訊業人士;他們不從事揮汗如雨的粗重工作。偶爾緊張焦慮,額頭冒汗,那種汗液絕非師出有名。

 而慢跑滴落的汗水,正是「苦幹實幹」(ha rd work)的汁液。我們深信,這樣的汗水,促進身體代謝、減輕壓力與焦慮,療效十足。當我們慢跑,等於做工--當然迥異朝九晚五的公司上班。我們藉著「戶外」運動(work out ),卻除身心毒素;所以,慢跑時的汗水,無異美德的徵兆--預示完美的心智寓居(hous es)(我們願意如此設想)勇健的身體。而對公司高階主管而言,慢跑提供肉體汗暢淋漓的良機,使他們也能像個「普通人」。

 細看慢跑者,他們的表情通常不快樂。理由不難理解。死忠的慢跑者,不管風吹雨打,時刻待命上路;即使談不上苦痛,某種程度的不舒適在所難免。良藥苦口是美國清教信仰中積習已久的諄諄教誨;慢跑愈吃苦,好處愈多。我們早將「不舒適」看成是健康、自我感覺良好、有毅力照管自身軀體的保障。

 健康意識的覺醒,人們更在乎身體。心靈與肉身的健康密切相干,我們必須付出相當的心血照護。畢竟人生幸福要靠自己。

 慢跑也有社會互動的功能。你到學校操場慢跑,反覆碰到不同身分的同好,進而搭訕建交(田徑場上倒是勾引異性,哦,或許同性,端視你的偏好);要是跑在市郊附近的山間小徑或鎮上街道,你可趁機窺看張三李四的作息,了解小城故事多。如果你就在左鄰右舍的巷弄中出沒,好極了,小心可疑的閒雜人等,確保入夜高枕無憂。

 慢跑的一項重要特性,就是不與人爭。當然,許多大型慢跑賽,愛好者通常蜂擁而至。舊金山每年舉辦一場跨越金門大橋的路跑比賽,上萬人爭相上路;有心奪標人士不過一小撮積極的參賽者。大部分人不過惴想跑完全程,挑戰自我。

慢跑讓人參與歷史(或至少為歷史而跑),獲致成就感。

 慢跑不與人拚得你死我活,即能功成名就( achievement,美國人的核心價值之一);論速度或耐心,跑者與他/她自己比賽,但這並非真正的競爭。慢跑相較一般的賽跑,反應出極大差異的文化認知。

 慢跑透露我們自身豐富的訊息。也暗示美國刻正經歷有意思的社會變遷。譬如,人民削弱對名利的追求,也逐步修正對成就的看法。或許,會有更多人加入慢跑--繞著圈子跑或原地快跑,好避人耳目。

摘自中國時報   人間咖啡館   9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