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田徑界的隱憂

黃政達 2000年8月于台南

     台灣的田徑界,自過去楊傳廣及紀政的輝煌時代一直到今天的慘澹經營,令人不勝感嘆,難道台灣已經沒有跑得快、跳得高、擲得遠的選手嗎?近年來雖然有李福恩、古金水、乃慧芳、王慧珍…等新生代的好手出現,但都僅能在亞洲稱霸一方,難以登上世界舞台。最讓人難過的是,台灣的現役田徑選手中,似乎連亞洲的水準也達不到,問題的癥結到底在那裡?

     看看鄰近的體育強國,如大陸、日本、南韓等,田徑運動的平均水平雖難及歐美強權,但仍有部份項目可以與之一較長短,甚至執世界牛耳,例如大陸的女子競走、撐高跳高、鉛球、長跑;韓國的男子中距離及馬拉松;日本的男女馬拉松及男子短跑等,都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尤其是奧運的馬拉松比賽優勝選手,多屆以來幾乎都少不了日本及韓國。回頭看看我們台灣,新舊田徑選手的代謝相當緩慢,老幹苦撐,新枝又長不起來,從以前每年舉行的區運會或大運會即可看出,常常出現某個項目某個名將的七連霸、八連霸…這實在不是什麼好現象,這是否意謂台灣每七年或八年,才會出現一個勉強上得了檯面的田徑明星?

    今年雪梨奧運會,我們推出的田徑代表團成員少得可憐,而且已經讓人清楚意識到他們是「志在參加,不在得獎」,事實上,若能通過第一回合,不要馬上被淘汰掉就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比起其他可能得牌的項目,例如跆拳道、舉重、桌球等,田徑在國內似乎成了二等的運動,因不可能得牌,更激不起國人的興趣與關心,當然,日後願意從事田徑運動的選手必定逐年減少,國內的田徑水準亦永遠難以提昇。

    有人說,田徑運動是最原始的運動,也是最富力與美的運動,更是挑戰人類體能極限的最佳舞台。縱觀世界先進的強國,莫不致力發展田徑運動,雖然表面看起來只是簡單的跑、跳、擲,但這即意謂另一種國力的展現,一種民族的自尊。另一方面,田徑運動可以說是所有其他運動最重要的基礎,它講求速耐心、爆發力、協調性及心理素質,缺一不可。田徑運動中又以跑為最主要項目,它的最大敵人就是時間,如何增加速度與時間賽跑,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挑戰,而這種挑戰過程雖然枯燥,結果卻是最真實、最客觀且最令人滿足的,所有熱衷於田徑運動的人,都會有這種認知。

    台灣的田徑界,長期以來均由幾個較具知名度的選手及教練硬撐下來,也就是說,少了這幾個明星,田徑就好像其他冷門的休閒運動一般乏人問津。為何會造成這個現象,政府當局要擔負起最大的責任,說起來這也是個老掉牙的問題,卻始終未能解決。近年來政府以及民間財團投注許多財力與人力在發展棒球及籃球等號稱運動人口最多的運動,結果我們可以看見,職籃及職棒雖曾盛極一時,也難免走向式微甚至解散的命運,最大最大的原因,除了黑道及賭博介入之外,就是社會大眾沒有太多實際的參與機會,也就是說,職業運動僅止於欣賞,無法讓觀眾親自下場試一試身手,再加上國內選手的水準與一流國際選手仍有一段距離,對於國內的觀眾當然會漸漸失去票房,花錢買門票看過一場無聊的球賽之後,誰還願意再掏腰包?由此觀之,政府實在不應再如從前一般太過於重視籃球或棒球這類需要花很多硬體建設經費的運動,如果將這些錢用在較為普及、較為簡單的全民運動上,提倡國民健康休閒,提高國民體能的目的想必要簡單得多。

    田徑運動雖然有它的專業技術性,但其實也不難以入門,尤其是跑的項目,其中又以長跑的入門最為簡單,不分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可以從事。在日本這個國家,長跑可以說是一種國家級的運動項目,每年都有許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跑步比賽分佈全國各地舉行,著名的有全國中學接力賽、全國高中接力賽、大學接力賽、實業團接力賽,再加上著名的國際馬拉松比賽,如東京馬拉松、琵琶湖馬拉松、別大馬拉松、名古屋馬拉松、福岡馬拉松…不勝枚舉。由於日本政府當局的鼓勵長跑運動的政策得宜,養成人人喜歡跑步、喜歡運動的好習慣,國民的平均體適能保持在世界的先進水準,間接培養出許多實力頂尖的好手,得以邁向國際的舞台,為國家爭光。

    台灣的田徑界或路跑界,最大的隱憂不在於我們炎熱的環境,也不在於沒有天才型選手,而是我們沒有用心在培育人才,缺乏人力與財力的奧援,再多的天才也沒有用,終究要屈就於大環境的現實。要使我們田徑界或路跑界在再次於國際舞台上揚眉吐氣,一定要往下紮根從頭做起,不能再奢望少數不世出的天才型選手,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個成功的明星,是百分之一的天份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而他願不願意、能不能付出這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那就得靠政府、民間社團以及選手本身共同來營造這個動力才有可能,否則台灣的田徑界將永遠都只能求曇花一現,無法榮景長存。

    台灣的田徑界正面臨青黃不接,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從事田徑運動的人口不多,及大量具有潛力的選手因現實大環境而練習中輟,這才是最令人憂心的。我們不怕沒有頂尖的選手,就怕沒有想要成為頂尖明星的選手,就怕沒有培養頂尖選手的環境。以路跑界來說,其實每年國內的路跑賽何其多,但是為何國內的路跑或長跑水準長年以來均無法提升,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及民間投入的心力還不夠,所謂心力的投入,不只是補助表面的經費財源而已,而是整體量與質的提昇,我們不但要培養選手,還要訓練路跑界的行政、技術等專業人才,提供更好的路跑環境,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群眾投入。而不是每次比賽所看到的都是一群老面孔,得獎的永遠是那群少數人,好像路跑賽就是專門為這些人舉辦似的。

所以,若能找出誘因,讓民眾更願意投入,願意為追求更好的成績而努力,台灣的田徑界或路跑界就不怕沒有明天。雖然,這屆的雪梨奧運,將難以看到中華田徑健兒風光馳騁奧運會場,不免讓身為田徑迷的我有些失望,謹希望政府體育當局能認清現勢,即時為國內的田徑界注入一劑強心針,讓台灣第二個楊傳廣、第二個紀政再現四年後的奧運會場,振奮全國的人心,找回中華民族的尊嚴。